原文标题:
原文作者:Jan Baeriswyl,极客文化
编译:海尔斯曼,链捕手
传统的社交媒体是一出“烂戏”
在当前的社交媒体环境中,少数大型平台占据了我们大部分的数据和注意力。很明显,他们利用这种垄断权势,极大地损害了用户、其他公司和整个社会。
这些问题最近终于被提上了公众议程,一旦进入公众意识,就有发生最终变化的可能性。
像人文科技()这样的组织就旨在改变这一现状,其 Netflix 故事片《社会困境》()帮助公众认清了当下社交媒体的本质是一家寻求最大化股东利润的公司而非用户价值,以及其独裁控制对社会的负面影响。
当前社交媒体集团的垄断,从 Facebook 到腾讯,从网络效应和庞大的用户量的角度看,可能看起来“太大以至于不能倒”。然而,由于用户体验不断恶化,同时来自新进入者、政府、非政府组织和现有公众的压力,可能会出现一个转折点,我们将看到大量用户在涌入“新社会”。随着 Facebook 等公司面临保持增长和持续获利的压力(在日益饱和的市场中),用户的“交易”将越来越糟糕:更多的广告、更少的监管、更隐蔽的心理战术将人们吸引到他们的屏幕上。
与此同时,我们看到了一系列寻求从头开始重建社交媒体架构的新公司,他们意识到在数字公共领域和全新的“信息高速公路”方面,是多么需要深思熟虑。
新兴的社交平台
此时,新社会已经开始,它的早期迭代和构建模块开始出现。我们已经可以描述其中一些不同的构建模块和元素,但需要注意的是,我们还不知道它们是如何组合在一起的,以及在什么时间线上。
我们将简要讨论这些构建模块出现的 3 个领域:在线社区、社交平台及产品、自我主权身份及数据管理。
社区
从现在的情况来看,在线社区看起来确实是社交媒体的未来。不仅传统社交中的群组参与度显着增加(例如 Facebook 也越来越关注群组),而且我们看到在线社区跨越一系列不同平台,从消息应用程序(例如 Telegram、Discord)到 Mighty Networks 等新社交平台. 数据平台 GWI提供了有关这一大趋势的更多见解:
- 用户正在加入在线社区:已经在 2019 年,高达 76% 的全球互联网用户至少参与了一个在线社区。
- 品牌越来越多地使用在线社区:2019 年,全球 75% 的大型组织拥有某种在线社区。
社交平台和产品
上面讨论的许多在线社区都选择了一个独立的平台,这为他们提供了比传统社交更多的自由和比消息传递应用程序更复杂的功能。例如,专注于托管在线社区的或,以及以在线活动为中心的 和 。
社交产品的相似之处在于它们为社区提供了充足的基础设施,但它们以产品为中心。示例包括匿名专业社交网络 和企业家社交网络 。这些产品允许不同的社区相互联系、互动并为彼此创造价值。在 Blind 上,数以千计的用户在匿名环境中分享专业信息,允许他们分享他们以前无法分享的东西(使用他们的官方名字时)。CoFoundersLab 是围绕一个目的(建立公司和寻找联合创始人)形成并由产品(配置文件、匹配等)支持的社区的一个很好的例子。
社交平台和产品虽然实现方式不同,但一个共同点是,它们通过技术和产品增强了社交互动,通常专注于使创作者和社区能够更深入地联系并更好地协作。
新社交平台的经济学围绕着价值创造展开,然后才能从现在更大的蛋糕中分一杯羹。向以人为本和共同创造价值的转变是新社会的基础。
新的社交技术栈
从上面概述的发展中,我们可以开始描述上面设想的新社会需要哪些技术层。
我们考虑的主要实体是用户和社区(目前不包括自治软件代理)。它们通过不同的协议或算法进行交互,这些协议或算法是可组合的和可互操作的。重要的是,用户可以控制他们的数据,并有选择地决定他们与其他用户、社区和算法共享的内容。他们共享的交集就是我们所说的“ Persona ”。我们可以将其视为一个化身,这个化身可以通过携带自身文本随意以匿名、假名,甚至完全公开透明的状态出现。
新社交所需的协议和算法可以分为以下主要层:
- 用户层(钱包、凭证、用户数据)
- UX 层(平台、交互、体验)
- 计算层(ZK 系统、AI、信誉模型等)
- 治理层(决策和规则)
- 货币/法律层(价值分配和交换)
用户层:自主用户数据
在“新社交”技术栈中,最接近用户的是用户层。在新范式中,用户数据在边缘拥有,而不是在应用程序或平台内。可以想象一个包含所有相关用户信息的“个人数据柜”。令人惊讶的是,我们的数据足迹已经变得如此之大,需考虑以下可以全部包含的数据:
- 凭证(标识符、徽章、证明等)
- 行为和个人数据(GDPR 下的所有内容)
- 创建的数据(属于 DRM 的所有内容)
在“新社交”技术堆栈中,所有这些数据都归用户所有。加密保护的数据锁有选择地与批准的用户、社区或算法共享数据,为每次交互创建一个独特的角色。这种交互的版本也被描述为“自我主权身份”,这意味着用户对其在线身份(他们的数据足迹)拥有主权。未来,用户层可以由零知识技术和安全多方计算 (SMC) 提供支持,这将能够在不泄露隐私的情况下对共享数据进行数据证明和计算。
UX 层:沟通与协作
“新社交”技术堆栈的 UX 层是上面描述的所有产品和平台所在的位置。它是用户通过不同媒体相互交流和协作的地方。社区通常体现在一个或多个社交产品或平台上,为用户交互提供治理(和货币)框架。从这个意义上说,UX 层可以被描述为将所有层连接成具体用户体验的桥梁。大多数用户只会知道他们在给定产品上与之交互的用户体验,而不是背景中使体验成为可能的其他层。
计算层:访问和信誉
计算层将关于角色如何相互连接的问题。用户将他们的数据柜,尤其是他们的社交版图,连接到 UX 层。这使他们能够在特定社区的背景下作为角色与他人互动。这些互动往往会发生在特定社区的背景下,或者至少发生在特定的新社交平台或产品的背景下。计算层规定了任何给定的 Persona 可以访问哪些社区以及这些社区内的哪些空间。同样,人物角色在不同的社区或平台中可能具有不同的声誉。
访问和声誉都对治理和货币层面产生强烈影响。通过这种方式,计算层还将角色扩展到特定社区/平台/产品背景下的治理和货币层。
Superlinked 将用户层连接到计算层,为“新社交”的用户体验提供动力。
Superlinked是公司在 New Social 技术堆栈中运营的一个很好的例子:用户可以控制他们跨平台和产品的社交版图(和其他数据),这与自我主权身份模式中的用户层一致。用户可以将他们的社交版图与任何给定的平台连接起来,但始终拥有并控制自己的数据。
Superlinked 主要存在于计算层,它提供 API 来增强社交产品和平台,使它们能够在 UX 层提供更好的功能。
随着 Superlinked 提供的计算能力增加,这些社交平台和产品可以提高参与质量,从而创造价值。Superlinked 允许“新社交”的平台通过丰富与社交智能的交互来为其用户创造更多价值。
Web 3 为新的社交技术堆栈添加了两个新层
正如所解释的,我们还看到了加密货币或“社交代币”中代币化社区的出现。根本的转变是基于区块链的代币为在线社区提供了一种货币化和分配所有权的新方式。这种新的能力最终也可以为新的社交平台提供动力,让用户成为平台的共同所有者,让社区通过自己的代币获利。我们称这个附加层为货币/法律层。
一旦每个利益相关者都持有代币,就会打开另一层:治理层。现在,所有相关利益相关者都可以共同做出关于货币/法律层如何演变的决策,以及从产品到人员配备的任何其他类型的决策。我们看到了一系列不同的机制,从一人一票到流动民主——被用来管理数字平台和社区。智能合约和即用型框架的日益流行,使这种创新成为可能。治理层通过治理机制连接到货币层,治理机制通常由代币或 NFT 提供支持。
尽管以前的技术也已嵌入货币/法律和治理结构中,但这些结构是由各自的司法管辖区提供的,无需辩论。在 Web 3 中,它们成为技术堆栈的一部分。
在 Web 3 中,越来越多的产品拥有自己的社区,这些社区通过代币共同拥有产品。他们用于沟通、决策和货币化的组件都是开源的、可组合的和可互操作的。不论何时,用户信息和资金都通过用户的 Web 3 钱包自行保管,而非平台。
货币/法律层
如上所述,货币/法律层涉及不同社区和角色的资产、现金流和合同协议。从广告收入到影响者和不断增长的创作者经济,社交媒体已经出现了与资金流更紧密联系的明显趋势。我们预计,在“新社交”技术堆栈中,这些资金流将变得更加透明,并可供用户使用。例如,用户可以选择性地将他们的数据货币化,并通过管理和参与等行为获得报酬。同时,他们将拥有他们参与的部分社区和平台。
治理层(决策和规则)
在线社区甚至新社交平台将由不同的决策机制提供支持,而不是简单的自上而下的命令和控制。甚至 Facebook 也成立了一个道德委员会,至少在试图让他们的决策将用户视为利益相关者。
在新社交中,大多数社区和平台将由用户拥有和管理。不同的用户在不同的社区和不同的平台上将拥有不同的决策权,这取决于他们在该背景下的声誉和给定的治理机制。
新社交:尝试更健康的社交媒体
本文中描述的模块化、可互操作的技术堆栈可以颠覆传统媒体,实现以人为中心的在线互动。与当前平台拥有所有数据而用户无法控制的范式相比,所有个人数据都存在于用户层,由每个用户控制。
从内容管理到 Superlinked 提供的社交智能,实现大规模社交互动所需的计算,需要用户同意并在保护隐私的情况下进行。此外,算法也可能变得越来越透明和模块化,从而为平台和用户提供更多的透明度和可选性。
这些发展可能会打破传统社交媒体巨头的用户数据和计算垄断,允许新兴的社交平台和产品以相同的条件运行并有效竞争。在这种情况下,很明显的一点是,用户最终会选择一种帮助他们创造价值并与他人联系的在线体验,而不是为了广告收入而被引诱到狂欢和“厄运轮回”中。
0 条评论
请「登录」后评论